Featured Post

10%香港蔬菜自給率,荒謬建議

王維基終於宣佈參選立法會。四萬字的政綱,包含社會各方面的建議及看法,有如超級市場。但細心閱讀,各政策建議之間有不少矛盾之處。在下就著他的土地規劃中農地使用及蔬菜自給率的建議,指出不妥之處。 王維基引述由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於2015年2月發表之「香港市民對新農業政策意...

Tuesday, February 23, 2016

香港人不長進的報應

被市民譏諷為「CCTVB」的無線電視,星期一在其新台J5以普通話報導新聞,更配以殘體字字幕,令全城嘩然。無線電視發言人聲稱,「既然是普通話新聞,簡體字(殘體字)有甚麼問題?」

事到如今,怒在下得罪說句,此乃香港人不長進應得的報應。民主不只是投票,而是懂得在適當時候做正確決定,要用腦,更要識見。可惜,不少老中兩代香港人,這方面的識見實在追不上時勢,錯失了修正的最佳時機。香港人沒有當年英國人用選票將丘吉爾扔下台的智慧及識見,往日必需負出更大代價,方可撥亂反正。

三年前開始的港中矛盾,左膠社運人及時事評論員,用「文化多元」當時為使用殘體字的商鋪辯護,力斥捍衛本土利益的言行為「歧視」,「法西斯」;小學行「普教中」,教師公會無大反應,不少香港人仍在夢中,以「不懂政治」為榮。兩傘革命,堅守「和理非非」,遭到黑警毒打,失敗收場才開始反省「和理非」抗爭方式是否走到盡頭,要用另一方法抗爭。一群抗爭了三十多年的泛民九流政客(棍),仍是香港反對派的政治代理人。三十年抗爭仍然一事無成,在外國,此等九流政客一早被選民摒棄了,自己不去反省得失,以為打著抗爭招牌就可以壟斷反對派,還敢無恥地振振有詞,次次選舉要選民顧全大局,含淚投票支持他們。奈何仍然有不少香港人相信他們。

農曆年初一晚魚蛋警民衝突,示威者使用武力還抗,泛民政客又再次與使用武力的示威者劃清界線。 寧願要姿態,也不要勝利 。近日立法會補選,有曾經是激進派的政客在一泛民候選人造勢大會上,批評另一本土派候選人「用旺角騷亂中六十九名被捕者來作為選舉工程,是食『人血饅頭』」。但他自己年年用「八九六四,劉曉波,李旺陽」作為自己的政治生涯,食「六四人血饅頭」。 譏笑捍衛本土抗爭者,不顧香港人的利益及尊嚴。香港人如果再支持這些不思進取,與時代脫節的永遠反對派政客,香港再沈淪,689再強硬,再不顧民情,而使自己利益再受損,下一代被奴役,也與人無尤,只怪自己不長進了。

可幸的,醒覺長進的香港人仍有不少,用行動捍衛香港,共和憲政是用腦,要做正確決定,為決定負責。香港人第一步,必需正確選擇政治代理人,掃走失職永遠反對派。

Tuesday, November 24, 2015

七十世代何處去,從「那一天我們會飛」說起

剛過去的週末終於看了「那一天我們會飛」。之前部份老同學已經看了及在社交網站談論,小弟大約知道一點劇情,但無損觀賞興緻。此劇在母校取景,而且的確拍得很美,除了游泳池外,差不多整個校園及母校後面的公園也用上了,所以觀賞時的確勾起不少回憶及上課點滴。什麼是走堂批准紙,當年話走堂,就走堂呢!

步入不惑之年的余鳳芝及彭盛華,結了婚,因工作壓力, 彭盛華要長時間工作,嚴重忽略了余鳯芝,大家缺乏溝通,根本已面對婚姻危機。彭盛華的外遇,「顧客永遠是對的」工作哲學反映與社會的妥協,同樣好寫實。余鳳芝記掛著中學時好友蘇博文,不斷回憶中學生活的點滴,嘗試尋回他。不是活在過去,而是人到中年,面對刻板及不如意這的婚姻生活所出現的精神依賴寄託。而最令在下沉重的,是蘇博文最後原來到了天國,只有他徹底地實現夢想。不過要到天國方能實現夢想,實在不是味兒,有點諷刺,但如實反映香港今天的實況。香港不是實現夢想的地方。箇中原因,世代之爭,土地問題,多少大家也會琅琅上口。然而,很少人談到的,七十世代在今天香港社會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身為七十世代出生的一員,八九十年代在香港成長,見證英治時代的最後光輝歲月,親身經歷九七後的多次金融危機,九一一,沙士,見證香港盛極而衰。蕭少滔曾撰文,說「七十世代是黑仔整一代人」(註一)。

的確如此,蕭兄在其鴻文(註一)中描述:「七十世代基本上是走上一代人的路,但偏偏這條路上不到車,但卻要繼續行。起薪點奇低,但工作量極高,亦易失業,正因為這種環境使然,工作保障低而感到沒有安全感,七十後其實是最多孤男寡女,即是最多一批的剩男剩女。特別是剛巧他們當紮時代要衝上位時,不勤力隨時飯碗都不保下,結婚生仔的想法便大大退後,所以今天三十多、四十才生仔的高齡產婦就是這樣出現,因為他們二十多歲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正如戲中夫婦楊千嬅和林海峰甚至沒有小孩,這種種結果其實是回想是當時社會環境下造成。

描述一針見血。的確是我們不少同學的處境,六十歲退休時子女才大學畢業(如果會的話),加下不少上有高堂要照顧,壓力真的好大,七十世代好像是最好欺負的一代。

七十世代的處境,比八十世代更惡劣。然而七十世代在社會打滾多年,有學識,有人脈,比八十世代多了閱歷,知分寸。我們曾經擁有美好時光,好應該將此傳承,繼往開來。在此存亡之秋,絕不應該與一班不知所謂,極度無恥的五六十世代的人渣上位者及權貴同流合污,巧取豪奪,只當香港是搖錢樹,破壞香港的基石;相反應與八十世代站在同一陣線,一同捍衛香港。七十世代的閱歷和分寸,正好補足八十世代的經驗上的不足。我們見證了香港盛極而衰,帶領香港,協助香港撥亂反正,或是七十世代在大時代中的使命。


註一:




Monday, April 27, 2015

敬覆王丹,退聯不是世界末日,悼念六四不是支聯會的專利

自香港大學退出學聯公投成功,一石擊起千重浪,理工大學及浸會大學相繼公投通過退出學聯。學聯也宣佈不出席今年維園六四晚會。

旅居台灣的前學運領袖王丹,日前在面書表示尊重決定,但感覺非常遺憾。又認為「政治發展歷史上,沒有一個運動的成功,是通過與別人切割達成的。」及「這個決定,中共一定非常樂見。」

在下非常驚奇。從華夏歷史中,姬昌姬發父子與紂王切割,推翻紂王建立周朝;劉邦也是與秦二世切割起兵,逐鹿中原,最後擊敗項羽而建立漢朝。孫中山也是與腐敗的清朝及反對革命的漢人切割,領導革命成功推翻滿清。王老師上文,恐與歷史事實不符。在下不清楚王老師上文所指的「別人」,是指什麼。

如果王老師指的「別人」,是指「同路人」,難道所有人必須以同一方法去抗爭才可?要達到目的,可以有很多方法,愈多方法,愈容易達到目的,這是常識。今天所謂的抗爭方式,用了二十多年,沒有實質效果,更完全觸不到中共的死穴。今天改變方法,合情合理,更是遲了。王老師及香港的泛民,支聯會及老一輩學運份子,到今天仍未清楚了解中共的本質。在下更不明白,為何一個用了二十多年無效的方式,今天仍要堅持沿用,直到永遠?為何會認為用了二十多年而無效的方式,今天會繼續沿用會成功?他們想成功,還是永遠失敗?

香港不少泛民及老一輩學運份子認為各大學學生會退出學聯(退聯)是大逆不道,相信「中國沒有民主,香港就沒有民主」的邏輯,及迷信要一個大組織才可抗爭成功。王老師更認為,不出席維園六四晚會是中共樂見。今天抗爭不需要組織帶領,人人都可以抗爭,退聯更不是世界末日。當學聯內部在路線,意識形態出現嚴重分歧,再談團結完全沒有意思,也無視團結的真正意義。團字囗內一個專字,指一班人一起在特定範圍或組織內,專注做事,從而達到目的。今天組織目的出現分歧,達成目的的方法出現分歧,如何專注?連團結的基礎也沒有,勉強一起,叫內耗,對大家沒有好處。再者,中共欺善怕惡本質,香港的民主,絕不需要建基於中國的民主,只要有行動撃中中共要害,即使中共不高興,也會與你談判,給你想要的東西。抗爭人數,完全不是重點。中共恩賜的民主,是虛的,不能長久植根香港。

悼念六四不是支聯會的專利,任何人或團體都有權舉行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動。不去支聯會的維園燭光晚會,不代表忘記六四。今天的中國,完全沒有華夏文化內涵,只是黨國。當香港人不再鍾情「建設民主中國」,不再相信「中國沒有民主,香港就沒有民主」時,與中共及支聯會劃清界線,代表香港人對中共死心,準備與中共分手,中共再不能利用民族主義麻醉及支配香港人,這是中共不樂見的,所以中共一定程度上樂見香港人熱忱於悼念六四。

王老師,今天香港,已到存亡之秋,要改變不行的方式,才有一點曙光。

Thursday, January 01, 2015

三權合作,極權降臨

雨傘革命,失敗告終,港共政府開始加強控制,清算行動默默展開。基於行政效率,只是拘捕某些知名人士,未有大規模拘捕參加者。但警方目無法紀,濫權,濫捕,暴力對待香港市民已時有發生,與日軍佔領香港時無異。香港警方已淪為特務兵團,為所欲為,倒退回有牌爛仔的年代。

一名十四歲女童於十二月二十三日在金鐘「連儂牆」用粉筆塗鴉,當晚被警方以涉嫌刑事毀壞拘捕,拘留十七小時。同月三十日,香港警方更以女童父親無力照顧為由,向法庭申請保護令,接管女童。審訊訂於下月十九日進行,但裁判法院法官要求女童期間需暫住女童院,變相拘留,引起公憤。幸好,在大除夕傍晚,高等法院撥亂反正,批准她保釋,不過她已成為香港歷來最年輕政治犯。此事反映警方濫權,濫用法律打壓異己的手段,已無所不用其極。更甚者,該法官的判決,有無視終審法院以往的判決案例及國際保護兒童公約之疑。在警方未正式起訴該女童下,要求女童暫住女童院,有違常理及公義,令人質疑法官是否已被中共收買,違背道德操守,為虎作倀。當法院已淪為政治打壓工具,不再主持公道時,乃是三權合作的開始,更是暴力革命的開始。

同一時間,港共政府計劃在2018年更換香港市民智能身份證。新智能身份證更會加入無線傳輸技術(RFID)。此技術現廣泛應用於物流業,大型超市,寵物晶片,護照防偽。由於香港法律規定,香港居民必須帶身份證出街,加上港共政府的賣港獨裁,不受人民監督,只要警方用閱讀器掃描,或在街道安裝隱閉閱讀器,市民行踪便無所遁形。日後香港市民何時在何處出現,參與遊行集會,不論是否帶上面具,港共政府都會一清二楚。市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保護,基本法保障公民遊行集會自由條文,恐已形同虛設。

這兩件事,足證港共政府欲加強監控市民,圖建立極權政府,實施鐵腕統治。 香港人不是奴民,必會群起攻之,下一波雨傘革命來臨,有市民使用武力,絕對合情合理。他日革命成功,為虎作倀,違反道德操守的法官,警員及公職人員,必遭清算,罪成革職除牌,充公財產,驅逐出境。

Tuesday, October 28, 2014

敬覆王丹,香港渴望成功

日前,旅居台灣的王丹應香港《明報》邀請撰文「致學聯同學的公開信」,講述對雨傘革命的看法。 這篇文章在香港惹來批評,指責他散播失敗主義,雖然王老師及後在面書澄清,但在下愚見,文章確實有不少待商榷之處。 

王老師認為:「我認為你們應當給自己一個掌聲,因為,你們已經取得的成果,其實超出你們的想像。」 而他所持的理據及聲稱的視野和境界,竟是革命「激發出的市民的熱情、國際的關注,尤其是整整一個世代的年輕人的參與意識」,及「已經創造了香港再生的基礎,所以無論最後結局如何,已經贏了」。這種邏輯,與過去十多年來香港的左膠社運人及泛民政黨主導的抗爭邏輯如出一轍,沒有實質成果而聲稱階段性勝利,然後和平散去,後果更是消耗民氣,助長認命主義。

九七後香港的民主運動,對爭取民主不單毫無寸進,更是退步了。原因與這種不斷失敗,不斷重覆失敗模式爭取,有直接關係。從政者除了赤子之心,更必需有政治道德,運用正確抗爭戰略,審時度勢,在失敗時懂得承擔責任,檢討過失。可惜香港的左膠社運人及泛民政黨,完全沒有承擔失敗責任的政治道德,更從不檢討過失。再者,王老師在文中所述的所謂成果,完全是虛的,將副產品當成更重要的成果,根本欺騙自己,與當初抗爭目標大相逕庭。

王丹又在文中提醒香港學生「要有失敗的思想準備,以及正確對待失敗的態度,不要因失敗而失望」。首先,凡事作最壞打算,應該是為了知進退,避免最終失敗收場,而不是準備迎接失敗。 最終失敗收場的結果,是香港進入黑暗時代,港共大肆秋後算帳,黑道橫行。正是因為抗爭者不希望重蹈覆轍,所以更加堅定不移,審時度勢,運用適當抗爭戰略,要在最終步向成功。

八九民運,失敗收場,香港的左膠社運人,泛民政黨及經歷八九民運的學者社會賢達,從不去總結八九民運的得失,一個多月來,從不研究今天香港社會環境及國際地位與八九民運時有何差異,只是經常強調不要重演六四,要見好就收。見好就收正確,問題是今天「好」沒有出現。

而王老師提及的「勝敗不是終極價值所在,理想才是我們的共同追求」之言,令人不著邊際。實踐理想過程,障礙困難少不免,多少次失敗不是問題;要是能總結失敗經驗,及時修正,克服障礙困難,成功總會在望。

今天香港的抗爭,是一場為尊嚴生存而戰的世代戰爭。我們要的成功,不僅是精神勝利。我們要針對中共死穴,勇武抗爭,更要走出六四的陰霾。香港人輸了十多二十年了,我們渴望成功,落實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

Monday, October 06, 2014

遮打革命 - 世代之爭的延續

一位中學校長致他學生的公開信,激起千重浪。綜合各方意見,普遍而言,比較年長的表示同意,而年青一輩一般反對其言論。道理很簡單,這場革命,實是世代之爭的延續。

校長與不少社會賢達一樣,對中共本質了解不足,出於關心,不想學生受傷,所以勸退學生。然而,年青一代認為社會不公,資源被既得利益者壟斷,向上流動之門已關,做死一世沒有前途;高級中產及資產階級離地及自私,不理他人(尤其年青一代)的死活,視香港為搖錢樹,賺夠就走,他們的怨氣早已積聚不少,只欠火頭。人大走數,佔中三恥與泛民的假抗爭,真投降;年青一代看見搞了三十多年而毫無寸進的民主運動,泛民的失敗主義,左膠們的可持續社運,亦早已佛都有火。機緣巧合,一場預料之外的革命爆發,成為火頭。

校長言論,與佔中三恥及垃圾泛民一樣,犯了原則性錯誤。中共本質,欺善怕惡。你惡過它,它就會與你談判。你怯,它不會可憐你,更會恨恨的對付你。在過去三十多年爭取民主策略,怕得罪中共,不讓中共丟臉,中共就會施捨你民主。三十多年結果如何,大家有眼見,民主進程不單沒有進步,更是倒退了。大中華主義者及支教民等人等待中共倒台,以為民主中國出現,香港就有民主。在下可以斷言,民主中國出現,以今天中國人的思維及想法,中國參議院必然是極端民族主義者當道,民主中國將會是一個法西斯政權。到時,香港不單不會有民主,連儲備都搶走。香港在中國參議院只有一個議席,根本不能阻止沒收香港儲備的議案通過。足證要中國施捨民主,等待民主這個方法,完全行不通。鬥爭三十多年,連中共本質是什麼也搞不懂,學人搞抗爭,是笑話。甚至「我此輩爭取不到,年輕一代接力爭取」這些廢話都敢講,失敗是正常的。今天,自己香港自己救。要中共承認香港是對手,不能怯。你有玉石俱焚的心態,你便惡過中共,不用玉石倶焚,中共也會跟你談判。今天不是八九六四。今天中共官員在香港美國擁有不少資產,不少家屬在歐美各地定居,持有歐美各地護照,此乃中共死穴。中共在香港不敢開槍,甚至連橡膠子彈也不敢,是怕搞出事故,死了一個美國人,其資產會被凍結,家屬變成人質。解放軍入城,外國撤僑,外資撤走,一國一制,中共從那裡清洗黑錢及匯走黑錢,嚴重的,可能分分鐘倒台,中共如何擔當得起。

校長所言「香港亂了,誰會得到最大的益處?中國亂了,誰會得到最大的益處?」,在經歷過胡椒噴霧和催淚氣,甚至警黑合作搞事的年青人眼中,完全沒有意義。他們堅持到底,勇武抗爭,因為沒有什麼可以輸,他們正正要革既得利益者的命,取回他們應得的一份,翻身。佔中三恥,長輩們及社會賢達在甚麼也沒有得到情況下叫撤退,重覆三十多年的錯誤,完全沒有說服力,年青人當然絕不接受。長輩們怕中共,害怕中共無面,又驚影響大眾,失去光環,那麼佔中三恥為何當初搞佔中,搞公民抗命?今次他們就是要來真的公民抗命,而且有效擊中中共死穴,令中共跟我們談判,為何要撤?長輩們及社會賢達的勸退,在他們眼中,是維護自身利益之舉,是不想爭取成功的表現。

校長認為將生計被他們影響的市民遲早都會成為他們的敵人,是否事實仍有待考證。由於沒有時限,任何預測都沒有意義,但在當下,在下有在佔領區工作的朋友,及上星期到過該區的朋友都認為,佔領發出後,少了行車,空氣好了,交通也暢順了;少了自由行,行街也舒服了。有旺角商鋪在面書明言,不是因為佔領,而是黑社會搞事令它們生意下降。

校長認為是政客推了大學生出來,明顯錯判,高估了政客的影響力。政客們勸退佔領旺角的市民的言論,根本沒有人理會。遮打革命發生以來,校長所指的這些政客,言行前後矛盾,表裡不一,一心只想做宋江的言行,令不少市民及佔領的示威者不滿,政客站台講話被喝倒彩亦時有出現。今次遮打革命,泛民政客正是輸家。

要成功,開創新時代,必須放棄以往不行的做法,要熟讀中共歷史,運用適當戰略,擊中要中共要害。天估香港。

Monday, September 29, 2014

致香港公安的公開信

香港公安們: 

早晨。見識過昨天香港市民的決志及勇武後,有什麼感想呀?想繼續嗎?在下藉機同各位公安們講兩句,立即棄暗投明,站在人民的一邊!否則,他日香港變天獨立,紐倫堡大審判少不了你們,不要以為執行職務可以抗辯,根據紐倫堡第四原則及廟街桑拿案的判決原則,這不是抗辯理由。他日罪成革職,終身不得任職紀律部隊,成過街老鼠,甚至被驅逐出境,後果自負! 

警司級及以上的,還記得九七前當皇家警察時的尊嚴及威風嗎?你們很滿意今日你阿頭的作為嗎?很喜歡站在人民對立面嗎?被人稱公安嗎?你們日後想成過街老鼠,被驅逐出境,一無所有,還是當分區指揮官,甚至警務處長?想當人民英雄,還是狗熊港奸?自己想清楚,你的決定,影響你往後的前途。提醒各位,事情完結時,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否則後果自負!


2014年9月29日







Thursday, July 31, 2014

香港泳池也淪陷

夏日炎炎,一家人到泳池暢泳本是消暑好節目。可惜,踏入七月,香港新界西北地區居民,在假日經常遇到泳池爆滿,等候入場時間過長的情況。而即使入到場,泳池也較往年擠迫,居民更留意到池內講普通話的泳客愈來愈多,泳池也較往年骯髒,更有泳池職員發現有多了人在泳池更衣室及淋浴間便溺,相信不是本地人。種種異常情況出現,懷疑是早前廣州《南方都市報》報導香港公眾泳池價廉物美,吸引鄰近深圳居民透過一簽多行來香港公眾泳池游泳。

縱觀全世界,公共眾泳池從不是遊客有興趣到訪的旅遊景點。從民生角度,公眾共泳池是康樂設施,用公幣興建,由政府管理,是國民福利之一。而且,香港游泳池場館的興建,是根據規劃署《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所訂立的人口比例決定,約每二十九萬人設一個。外來人的使用量,從不在考慮之列。深圳居民大舉來港使用公眾泳池,客家佔地主,與港人爭奪公共資源,對香港市民絕不公平。

深圳居民不使用自己城市泳池的原因,香港即使知道,也控制不到。但在一個正常社會,大量外來人佔用公共康樂設施,在地政府必會想辦法阻止。可是賣港政府當無事發生,被收編的電視台新聞,更抹黑香港市民無事生非。目前只有一個政團新民主同盟為居民請命發聲,其他泛民政黨全部失蹤,這些所謂反對派真是失職。

香港人要自己救自己,必須要有身土不二精神。要根本解決問題,取消一簽多行,改變香港旅客來源單一化,刻不容緩。

末代港督的預言應驗

末代港督彭定康離任前明言,香港的自由會敗在某些香港人手上。九七後至今,一次又一次應驗。部份不知廉恥的中國遊客在香港隨處便溺時有所聞,更有香港不少文人,社運人,政黨精英,甚至政府官員不分是非護短。近日,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林建岳認為,旅客隨處便溺的問題是由於香港商場的洗手間指示不足。何處是洗手間,洗手間有何標記,正常理解能力也會知曉,為什麼其他國家旅客沒有此問題,只有中國遊客不知何處有洗手間?在下敢問林建岳指示如何不足,應該如何改善

依愚見,林建岳此等荒唐言論目的,是在為香港全面推行殘體字(簡體字)標示鋪路。中國旅客看慣殘體字,沒有藉口不知。一旦香港出現殘體字標示,正體字及粵語恐怕岌岌可危。

香港一間以是是旦旦見稱的電視台劇集對白,已經將「地瓜」取代日常用語「番薯」;某些玩具包裝,已不知不覺寫了「游戲」,而不是「遊戲」;而資金來自中國,母公司是海南航空的「香港航空」航機上告示,亦只有英文及殘體中文。早年,一些食肆用殘體字餐牌及中國用語,被批評後馬上更正,但這情況現在已屢見不鮮。若香港商場的洗手間真的出現殘體字標示,恐怕正體中文及其他日常用語,會迅速被共產中文取代。香港原有的生活習慣被廢了,劣幣驅逐良幣,香港人在各方面將成三等公民。


近年香港超過四分之三旅客來自單一地區—中國,旅遊發展局在吸引其他國家的旅客來港的工作,完全不稱職。旅遊發展局如此廢柴,沒有努力推廣以減輕旅客來源單一化不正常情況,應該關門大吉,節省公幣。縱容與文明為敵的某國人民,亦是自討苦果。

Thursday, May 22, 2014

淺談設立統一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專業認可架構

早前,中國財政部建議,日後中資股在海外上市,委託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核數時,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必須找一家內地排名前100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合作,由該內地會計師行處理具體審計事宜,以及上市後每年的審計報告,國際會計師行將被禁止以「臨時牌照」派遣職員到大陸工作。香港會計界形容如落實建議,業界前景悲觀。

這是正常國策。當自己人有毛有翼,為什麼仍要靠外人呢。全世界政府也會保護自己人,只有香港政府專門出賣自己人。

前車可鑑,上星期六(五月十七日),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委員會舉行公聽會,聽取公眾設立統一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專業認可架構的意見。本人之前從事資訊科技工作近二十年,當日也有出席發言。不少業界支持設立,其中一個理由,是可以與中國資歷架構互認,方便打進中國市場。在下可以預期,互認後到時最開心的,是企業(不論大企業或中小企)。中港之間的權力,人口是不平衡的,中國從事資訊科技的人多過香港,以人口比例計算,是正常不過。而目前中國資訊科技專才的人工,仍比香港平。到時互認後,企業外判到成本較低的地方,將會全面進行,香港有多少資訊科技同業失業,真的天曉得。而中國市場雖大,但也很保護主義。香港資訊科技界是否真的可以得益,得益是否預期,亦是疑問。到今天香港的商人及專業人士,仍然這麼政治無知,短視勢利,沒有本土意識,香港想不沉淪,淪為人家提款機也不行。

小組召集人錢大康教授當日回應時提及,香港家長不鼓勵子女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是因為沒有前途,不受重視。而在下身邊有不少怪獸家長,老實地明言,香港的怪獸家長同樣是十分現實功利,跟紅頂白。什麼可以「威」,就是賺大錢,有錢有地位。在香港,年紀輕輕有幾間物業在手,能在股票市場賺大錢,無需大學畢業已被認為是醒目仔了。幾年前,不少怪獸家長只會認為在投行工作的銀行家(i-banker)才有前途。所以是否有了專業認可,香港怪獸家長就會認為香港資訊科技行業有前途,在下好懷疑

而當日不少與會者亦明言香港資訊科技從業人員在香港社會不受重視,恐更要搞清楚何謂不受重視,怎樣才算受重視。定義不清,是不能實踐的。如果受重視的定義,是要與投行工作的銀行家(i-banker)的賺錢程度相比,恐怕做什麼也是徒勞,所以必須搞清楚。好遺憾當日沒有人說明清楚。錢教授引述不少家長質疑,資訊科技是否只是打機,更是匪夷所思。今天不少家長大學畢業,甚至擁有多過一個學位,工作上離不開電腦,絕不會如此無知。不少家長工餘閒暇時玩手機遊戲如Angry BirdCandy Crush呢,他們知不知寫此遊戲可以賺了多少?

諮詢文件中反映政府隱然地視資訊科技等同於會計,法律等專業服務行業,而不是一門創意工業(Creative Industry)當日,不少發言人士將資訊科技與會計,法律相比,圖證明認可架構的必要。資訊科技不同會計及法律之處,是沒有本地化法律及會計準則,其他地方的會計師,律師要在香港執業,必須要考試或經批准,但資訊科技行業沒有這個限制。加上科技發達,程式開發及維護,網絡及通訊工程,日常系統軟件支援,今天已可在任何地方透過內部互聯網(Intranet),私人虛擬網絡(VPN)及雲端科技(Cloud Technology)進行。企業如何選擇除了看質素,更看重成本。香港資訊科技行業的競爭對手,是全世界。今天,香港企業外判服務予其他國家科技公司,或由其他國家分公司的資訊科技同事負責支援的做法十分平常,這些地方可以沒有任何專業認可架構。本人懷疑企業會否因為香港有專業認可架構,而在香港成立區域資訊科技總部。相反,企業因為成本及其他因素,將支援及開發工作搬離香港到中國大陸,新加坡,本人過去屢見不鮮。建議是否真的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促進專業和個人事業發展,本人十分懷疑。

認可架構建議表面上是為了公眾利益,現實上已可能帶有行業保護性質,令到新加入的競爭者入行問檻提高,使早入行人士享有早鳥紅利。部份人變成既得利益者後,會否將個人利益置公眾利益之上,導致成本上漲及質素下降,必須關注。到時不幸地成本上漲及質素下降發生,本地企業可更多外判程式編寫,系統開發至其他國家,甚至將資訊科技部搬離香港,而其他國家可以沒有類似認可架構建議。到時企業利益得以保護,但本地從業員生計因而受損,甚至失業,故必須謹慎處理。順帶一提,今天不少從事資訊科技工作的同業,因為他們不是任何專業學會的會員,沒有資格成為立法會資訊科技功能組別選民。

香港資訊科技人才短缺,政府創意產業政策也有責任,如果政府不能提供自由開放的環境,令有志者發揮創意,令企業不會因成本搬離香港,吸引著名科技公司來港,絕不能令有志之士投身資訊科技行業。同時,香港不少高級中產及資產階級離地,沒有身土不二的精神,有的甚至視香港為搖錢樹,賺夠就回加拿大/英國/澳洲等地退休,香港到時搞到怎樣,與他們無關。試問一個短視又離地的社會,很少人願意長遠投資訊科技行業是正常,香港資訊科技界怎能健康發展!

本土主義,身土不二的精神,是香港的重生的不二法門。否則,今天香港會計界的處境,明天就是資訊科技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