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旅居台灣的王丹應香港《明報》邀請撰文「致學聯同學的公開信」,講述對雨傘革命的看法。 這篇文章在香港惹來批評,指責他散播失敗主義,雖然王老師及後在面書澄清,但在下愚見,文章確實有不少待商榷之處。
王老師認為:「我認為你們應當給自己一個掌聲,因為,你們已經取得的成果,其實超出你們的想像。」 而他所持的理據及聲稱的視野和境界,竟是革命「激發出的市民的熱情、國際的關注,尤其是整整一個世代的年輕人的參與意識」,及「已經創造了香港再生的基礎,所以無論最後結局如何,已經贏了」。這種邏輯,與過去十多年來香港的左膠社運人及泛民政黨主導的抗爭邏輯如出一轍,沒有實質成果而聲稱階段性勝利,然後和平散去,後果更是消耗民氣,助長認命主義。
九七後香港的民主運動,對爭取民主不單毫無寸進,更是退步了。原因與這種不斷失敗,不斷重覆失敗模式爭取,有直接關係。從政者除了赤子之心,更必需有政治道德,運用正確抗爭戰略,審時度勢,在失敗時懂得承擔責任,檢討過失。可惜香港的左膠社運人及泛民政黨,完全沒有承擔失敗責任的政治道德,更從不檢討過失。再者,王老師在文中所述的所謂成果,完全是虛的,將副產品當成更重要的成果,根本欺騙自己,與當初抗爭目標大相逕庭。
王丹又在文中提醒香港學生「要有失敗的思想準備,以及正確對待失敗的態度,不要因失敗而失望」。首先,凡事作最壞打算,應該是為了知進退,避免最終失敗收場,而不是準備迎接失敗。 最終失敗收場的結果,是香港進入黑暗時代,港共大肆秋後算帳,黑道橫行。正是因為抗爭者不希望重蹈覆轍,所以更加堅定不移,審時度勢,運用適當抗爭戰略,要在最終步向成功。
八九民運,失敗收場,香港的左膠社運人,泛民政黨及經歷八九民運的學者社會賢達,從不去總結八九民運的得失,一個多月來,從不研究今天香港社會環境及國際地位與八九民運時有何差異,只是經常強調不要重演六四,要見好就收。見好就收正確,問題是今天「好」沒有出現。
而王老師提及的「勝敗不是終極價值所在,理想才是我們的共同追求」之言,令人不著邊際。實踐理想過程,障礙困難少不免,多少次失敗不是問題;要是能總結失敗經驗,及時修正,克服障礙困難,成功總會在望。
今天香港的抗爭,是一場為尊嚴生存而戰的世代戰爭。我們要的成功,不僅是精神勝利。我們要針對中共死穴,勇武抗爭,更要走出六四的陰霾。香港人輸了十多二十年了,我們渴望成功,落實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