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Post

10%香港蔬菜自給率,荒謬建議

王維基終於宣佈參選立法會。四萬字的政綱,包含社會各方面的建議及看法,有如超級市場。但細心閱讀,各政策建議之間有不少矛盾之處。在下就著他的土地規劃中農地使用及蔬菜自給率的建議,指出不妥之處。 王維基引述由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於2015年2月發表之「香港市民對新農業政策意...

Monday, April 28, 2008

轉載: 潛水怕屈機

(星島日報報道)考試及評核局在昨天舉行的會考中文科綜合能力考核中,創作「見鬼勿O嘴」、「潛水怕屈機」等潮流用語(潮語),要求考生分析使用這類語言的利弊,遭考生及教師批評,間接推廣粗鄙用語;但亦有學者指出,有關試題可引發學生作批判性思考,知道不該亂用潮語。

   昨天的會考中文科試卷五,要求考生閱讀兩幅採用潮語製作的宣傳海報,以分析用潮語的利弊;當中一個主題公園的萬聖節廣告,採用「人氣勁熱蒲點」、「小心 嚇死異鄉」、「見鬼勿O嘴(張口結舌);潛水(不露面)怕屈機(打機不夠別人厲害)」、「喪膽喪屍齊喪玩」、「膽小鬼同心臟病人,速閃!」等口號;另一個 閱讀獎勵計畫的海報,亦用上「勁吹閱讀風」、「越看越愉快;激賞一千塊」、「數碼達人」(精於數碼的人)等潮語。


真的不知 道出卷那位是「真心膠」的不學無術之徒,還是故意「玩膠」卻失敗的「假膠」,這些「潮語」部份一點也不潮,卻有古文的典雅之風;正如那些內地來的「膠 人」,從來不知道唐宋時代的語言,和普通話只屬遠房親戚,反近似今日的廣東話、福建話等南方語言;到今日林忌都仍然記得,有位自以為是的新移民,在香港電 台的電視節目之中,大大聲說廣東話讀唐詩好難聽,要用普通話讀才好聽,完全不知所謂。

中古漢語「平上去入」四聲之中,今日在普通話之中完全失去了「入聲」,因此用來讀唐詩,完全失去了原有的韻味,反過來廣東話卻可以讀得很鏗鏘。同樣的,今日廣東話保留了很多古音,那些不學無術的膠人,卻反過來以為這些用語「很潮」,簡直是「潮爆王」。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唐代的中原一帶的漢語,沒有 f 音;當時這些字都讀成 p 音,而廣東話中就保留了很多這些音。

例子:新婦--廣東話讀新抱,福建話、潮州話亦為「抱」音而非「婦」音
例子:「浮頭」就讀為「蒲頭」;「浮飄」(一種水生植物),就讀為「蒲飄」。

因此,蒲點(4) 的蒲,是來自唐代的「浮」字讀音,只是今日以「蒲」音代「浮」音,何粗鄙之有?作為中文教師應主動去學,唔識仲反過來咬人?唔係嘛?

廣 東話保留了不少古文的用法,包括「組合新詞」、「簡化詞語」等文言文常見的用法,這些做法有何不雅之有?那些來自黑社會的用字是一回事,年輕人另行簡化、 約定俗成的是另一回事;每一個年代都有新詞,就是偏偏這個年代的當權者,最不喜愛學新詞,自己識的就是「標準」、「規範」,自己不認識的就是「太 Young (too naive 的同義詞)」、「太潮」、「唔適當」,一切以自己為主。

這份試卷的不少「不規範的語文」,其解釋擁有非常「大陸」的「娘味」,查一查內地的網站「網易」,就有幾個極似試卷的解法,令人不得不懷疑,這位出卷的人,究竟是否香港人?

乎「屈機」(5) 者,來自「不戰而屈人之兵」也,來自《孫子兵法》的《謀攻篇》!古人聚而談兵--軍事問題,今人聚而談機--遊戲機,有何不雅之有?

網易解釋:「當 將此詞作流行用語用,例子如下:“佢咁高點打呀?擺明屈機啦!”當中“屈機”一詞,便是說者指對方身高與自己相距甚遠,在這強弱懸殊的情況下而被迫屈 服,有非戰之罪之意。總結而言,這流行語並非胡亂堆砌,此用語源於電視遊戲,指電視遊戲難度過高而使人屈服,因此“屈機”這流行語實是將詞義擴大,泛指力 量懸殊而被迫屈服」

試卷解法:「屈」指屈服,「機」是電子遊戲機。「屈機」指玩遊戲者因無力取勝而屈服。

兩者的錯誤幾乎一樣,別告訴我,出卷者不懂「香港語」!考卷的解釋不是抄自《網易》的吧?

「不戰而屈人之機」,簡稱「屈機」,就是利用「兵法」,或者「戰略」,把對手打倒而已;梁文道解作「起初則是一種掌握遊戲軟件漏洞,加以改造調節,使自己每戰必勝的詭詐伎倆。」,其實已經說明了一切;戰略或者兵法,就是利用漏洞,令自己「不戰而屈人」。

《孫子》有云:兵者,詭道也,明冇?
「屈機」一詞,完全乎合古文的用語要求,比起甚麼「不規範」的硬膠大陸內地用詞,更加標準傳神!「規範」二字,本身就充滿大陸味,再一次問:誰出的試卷?

另一個要盡情恥笑的,就是頹字--何時頹字獨變「不規範用字」?
頹唐--出自漢代詩人王褒的《洞簫賦》:「頹唐遂往,長辭遠逝,漂不遠兮。」

除 了用來形容心情頹喪,或來自頹垣敗瓦--破敗的表象,甚至可引伸至那種充滿「破敗美」的藝術感覺;「頹」除了表達不開心之外,亦可作另一個解釋,即在表面 上很有「破敗美」,當然喜好與否由人,但「頹」所不變的,就只是一種感覺,一種很「頹」的感覺,除「頹」之外,別無他物。

因此「頹」 (7) 又何來「不規範」呢?把詞語縮成單字的形容詞,乃漢語常有的狀態,有甚麼出奇?最出奇的,就係試卷用「馬虎」來形容「頹」!何知「馬虎」這兩個字的出處?

馬馬虎虎--來自滿語lalahuhu,意思是辦事不認真


香港真的有很多漢奸,喜愛認賊作父,用滿洲話去替貨真價實的漢朝漢語做解釋,話我地的漢字係唔標準,滿洲話先係標準,這種態度就和那個「廣東話讀唐詩好難聽」的新移民別無二致!

再舉幾例反證,究竟係邊個唔標準:

閃 (1) --乎閃者,閃避也。指閃避的速度,快如閃電也,來自成語「靈光一閃」有閃避(閃避球)、閃身悄然不見的意思,單字閃──則為閃電離開的意思。

潮 (2) ──來自潮流,如中學課外讀物《西潮》,指的就是西方潮流的影響;單字「潮」,原本用來形容超上潮流的意思;然而由於太多人自以為好「潮」,其實卻令人感 覺愚昧,因此「潮」的解釋,可能正好相反,暗示有人自以為很潮,其實卻很「背」(out),應用方法:你好潮!你來自潮州!

O 嘴 (3) --卷上唯一合理的解釋,但留意的一點,就是香港人常把成語濃縮,這又是一例

潛水 (6)--
網易的解釋:“潛 水”一詞的流行語用法,並非原創或胡亂填堆砌。潛水是潛在水中,不會將身體露出水面。而不將身體露出水方面的情狀,就如不出席公眾場合的人們一樣,其他人 難以看見他們。可見這流行語的詞義便是將潛水的詞義的擴大,將這種狀況引申為常不露面。因此不需他人說明,一般人都能從流行語的字解釋上聯 想到個中的真正意思。

試卷的解釋:指人常常不露面,有如潛水員一樣,身體從不露出水面。(是否和上文很似?這和香港人真正的用法,不完全不致)

潛 就是來自潛伏、潛藏、潛匿、潛龍勿用!潛水者,只不過是用一種較生動的日常用詞,去代替那些詞語中的不良意義而已。「潛水」是一種「看得到」的活動,包括 另一常用的形容,如「潛水艇」、如「我今年冇上莊,好潛!」等等,最生動的用法,就是數當年董建華在 2003 年七一之後,不斷逃避傳媒的行動,恰好之後又在參觀潛艇的活動中,被傳媒影到,成為一時「佳話」(此佳有福佳的意思,不得不提)。

喪 (8) --來自「喪心病狂」,代表已經失去理智,進入忘我的狀態。動作上最佳的形容,就是拿著一支「哭喪棒」四圍亂跑的意思;今人有裸跑,古人有哭喪棒大鬧法場 云云。「玩物喪志」,既代表了喪失,亦有解作「迷失了」的意思;把「喪」字抽出來用,不是甚麼新鮮事。喪師──喪字亦單個抽出來用,有甚麼出奇了?

勁熱 (9) --好明顯「熱」來自 Hot;比起「潮」來自 In 的影響更明顯,為何此卷提也不提?作者不是連 hot product、hottest video 這類常用的英文用法也不知道吧?

激 (10)-- 來自「激烈」、「激動」,把詞語縮為單字取其共通點,就化成形容詞:「激」。
正如「電話」、「民主」都是借日本的用法,「激」亦是來自日文「激鬥」的影響;日本大化革新深受唐朝的用語影響,反過來我們今日從日本借回一些原有的東西,有甚麼問題?有甚麼不「規範」?

看來,潛水怕屈機,當可有另一種意義--就是我們這些潛隱於水的無權無勢者,最痛恨的就是這班不學無術的官僚,胡亂屈機--利用手頭上的權力,把錯的說成對,把對的說成錯;對,潛水怕屈機--最怕你班膠官屈我地機!

由田北辰搞的「語常會」推動普通話教中文,結果只會有一個,就係膠!乜用滿洲話教漢文,會更有效率? 中文差係因為冇讀唐詩,廢了大半文言文的後遺症,反過來學大陸用語中文學得好?成班憤青在討論區寫的是甚麼?

成份卷的邏輯,幾乎全滅--乎「全滅」者,全盤毀滅也,又是來自日文的用法,感受到古中文之美嗎?

註:《老子》--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世,乎香港乃水鄉,是故不隱於山而隱於水也。正如風水學上,既有山龍亦有水龍,因此潛水絕對合乎《老子》的邏輯哲學

本篇絕對歡迎任意轉載,以正今人謬誤邏輯之視聽!

伸延閱讀:
兵變電車男--母語教學乳嚐會
考卷圖片來源:Dilettante Kris的博客



來源:林忌每日一膠

No comments: